Jun
16
zz from http://c-faq-chn.sourceforge.net/ccfaq/node206.html#q:12.17
13.15 当我用 "%d\n" 调用 scanf 从键盘读取数字的时候, 好像要多输入一行函数才返回。
可能令人吃惊, \n 在 scanf 格式串中不表示等待换行符, 而是读取并放弃所有的空白字符
@2oo911o8
前些天试了一下,其实所谓\n代表所有空白字符,倒不如说scanf将所有空白字符等同视之:
在这里你用scanf(" "); scanf("\t");效果都是一样的。
13.15 当我用 "%d\n" 调用 scanf 从键盘读取数字的时候, 好像要多输入一行函数才返回。
可能令人吃惊, \n 在 scanf 格式串中不表示等待换行符, 而是读取并放弃所有的空白字符
@2oo911o8
前些天试了一下,其实所谓\n代表所有空白字符,倒不如说scanf将所有空白字符等同视之:
在这里你用scanf(" "); scanf("\t");效果都是一样的。
Jun
14
nth element, 也就是要找出一个数列中排名第n的那个数。
很直观地,把所有的数排序以后,就可以得出这nth element了。
快排测试:4.5s,1千万个int。
仔细想一下,这似乎有点浪费:其实只要找出最大的n个就行了。
如果n比较小,我们可以直接用选择排序。
这个程序太简单了,懒得测试。
然后再仔细想一下,发现还是有点浪费,其实前n个数不需要排序。
于是可以用最小堆来实现。
测试结果:3.02s,1千万个int,n = 500。
然后你可能会发现,STL里面有个函数,叫做nth_element,就是用来做这个的
测试一下:3.4s,1千万个int, n = 500。
如果想要深入了解,那么实际上这个nth_element使用的算法是快速划分。
它其实就是不完全的快速排序,只要递归地排序需要排序的部分就可以了。
自写代码测试:3.4s,1千万个int, n = 500。
------
从上面可以看出,在k=500(N = 10,000,000)时,最小堆是最快的,其次是快速划分,快排当然最慢。
最小堆的时间复杂度是 O( N * log(k) )
快速划分虽然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(C*N)(但是C比较大),但是最坏时间复杂度是O(N^2)(所以随机化很重要!可以避免RPWT!)
快排就不用说了,撑死 O(N * log(N) ),最坏时间复杂度也可能是O(N^2)。
似乎最小堆是最快的,快速划分慢些,但是它们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:
当 k 接近 N / 2时,最小堆的时间复杂度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堆排,事实上还不如快排。
所以最小堆的适用范围是k << N时的情况,或者当k 很接近N, 可以转化成 N-k << N的情况。
而快速划分的算法本身决定了其复杂度和 k 的大小无关,所以当 k 接近 N/2 时,快速划分显然更优。
可是还有另一种情况,也是大公司面试的时候很可能会问到的题目:
给你200亿个整数,找出TOP500000。
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,估计大多数人直接口突白沫了吧。
200亿,对一般PC而言,内存显然存不下,需要保存在辅存中,而辅存的IO速度。。。
所以你应该尽可能少地扫描。
于是这时候最小堆就是最优解决方案:只扫描一遍,就可以得出结果。
------
代码如下:
很直观地,把所有的数排序以后,就可以得出这nth element了。
快排测试:4.5s,1千万个int。
仔细想一下,这似乎有点浪费:其实只要找出最大的n个就行了。
如果n比较小,我们可以直接用选择排序。
这个程序太简单了,懒得测试。
然后再仔细想一下,发现还是有点浪费,其实前n个数不需要排序。
于是可以用最小堆来实现。
测试结果:3.02s,1千万个int,n = 500。
然后你可能会发现,STL里面有个函数,叫做nth_element,就是用来做这个的
测试一下:3.4s,1千万个int, n = 500。
如果想要深入了解,那么实际上这个nth_element使用的算法是快速划分。
它其实就是不完全的快速排序,只要递归地排序需要排序的部分就可以了。
自写代码测试:3.4s,1千万个int, n = 500。
------
从上面可以看出,在k=500(N = 10,000,000)时,最小堆是最快的,其次是快速划分,快排当然最慢。
最小堆的时间复杂度是 O( N * log(k) )
快速划分虽然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(C*N)(但是C比较大),但是最坏时间复杂度是O(N^2)(所以随机化很重要!可以避免RPWT!)
快排就不用说了,撑死 O(N * log(N) ),最坏时间复杂度也可能是O(N^2)。
似乎最小堆是最快的,快速划分慢些,但是它们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:
当 k 接近 N / 2时,最小堆的时间复杂度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堆排,事实上还不如快排。
所以最小堆的适用范围是k << N时的情况,或者当k 很接近N, 可以转化成 N-k << N的情况。
而快速划分的算法本身决定了其复杂度和 k 的大小无关,所以当 k 接近 N/2 时,快速划分显然更优。
可是还有另一种情况,也是大公司面试的时候很可能会问到的题目:
给你200亿个整数,找出TOP500000。
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,估计大多数人直接口突白沫了吧。
200亿,对一般PC而言,内存显然存不下,需要保存在辅存中,而辅存的IO速度。。。
所以你应该尽可能少地扫描。
于是这时候最小堆就是最优解决方案:只扫描一遍,就可以得出结果。
------
代码如下:
Jun
14
回忆一下tx的二面,有一道题是这样的:
假设有1kw个身份证号,以及他们对应的数据。身份证号可能重复,要求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身份证号。
一个很显然的做法是,hash之,O(n)搞定。这前提是内存中可以存下。
如果是中国的13亿人口,内存中存不下呢?借用磁盘,多次扫描?磁盘IO的速度慢得能让你疯掉。
这时候你终于感受到,中国人口真TMD多阿。。。
--
然后再看看今天的astar复赛第一题:
假设有1kw个身份证号,以及他们对应的数据。身份证号可能重复,要求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身份证号。
一个很显然的做法是,hash之,O(n)搞定。这前提是内存中可以存下。
如果是中国的13亿人口,内存中存不下呢?借用磁盘,多次扫描?磁盘IO的速度慢得能让你疯掉。
这时候你终于感受到,中国人口真TMD多阿。。。
--
然后再看看今天的astar复赛第一题:
Jun
14
算是续上篇文章吧。
上篇文章最后我有一个不是太好的总结(当然,在上一篇应该成立):
我们知道vector和数组在基本操作上都是同一数量级的,而且事实上它们的常数也没有多少差别
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用vector来替换数组,不仅如此,他们在存储效率上,几乎也没有差别
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表明,存储1kw个整数,使用vector,整个程序消耗38.4MB空间,使用array,消耗38.2MB空间。
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放纵我们的迷信。
但是迷信也有限度的,就像上帝可以创造万物,但是不能创造自己。
然后进入本篇的主题:map/set的效率。
众所皆知,map/set底层数据结构是RB Tree,虽然不是真正的平衡树
但是其查找效率在统计上是比AVL等平衡树效率更高的,都能达到O(logN)的水平。Excellent。
于是我就迷信了,导致了自己对map的滥用,导致了很挫的结果。
究其原因,我忽略了那个确实很容易被忽略的东西,因为在提及复杂度的时候一般都不讲它。
——它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常数。(我是不是很挫? =.=)
废话少说,数据说话:
map/set + 1,000,000个int的插入:
real 0m2.153s
user 0m1.812s
sys 0m0.056s
vector + 1,000,000个int的插入 + sort():
real 0m0.581s
user 0m0.436s
sys 0m0.016s
改成堆排sort_heap():
real 0m0.628s
user 0m0.492s
sys 0m0.016s
差别已经很明显了。
-----
然后再看看内存占用:
map: 19.4MB
vector: 4.1MB
so, hash + map用来构建hash table是我至今为止干过的最挫的事情之一了。——还不如用个vector。
上篇文章最后我有一个不是太好的总结(当然,在上一篇应该成立):
引用
结论:在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可以迷信STL之父对效率的迷信。
我们知道vector和数组在基本操作上都是同一数量级的,而且事实上它们的常数也没有多少差别
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用vector来替换数组,不仅如此,他们在存储效率上,几乎也没有差别
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表明,存储1kw个整数,使用vector,整个程序消耗38.4MB空间,使用array,消耗38.2MB空间。
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放纵我们的迷信。
但是迷信也有限度的,就像上帝可以创造万物,但是不能创造自己。
然后进入本篇的主题:map/set的效率。
众所皆知,map/set底层数据结构是RB Tree,虽然不是真正的平衡树
但是其查找效率在统计上是比AVL等平衡树效率更高的,都能达到O(logN)的水平。Excellent。
于是我就迷信了,导致了自己对map的滥用,导致了很挫的结果。
究其原因,我忽略了那个确实很容易被忽略的东西,因为在提及复杂度的时候一般都不讲它。
——它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常数。(我是不是很挫? =.=)
废话少说,数据说话:
map/set + 1,000,000个int的插入:
real 0m2.153s
user 0m1.812s
sys 0m0.056s
vector + 1,000,000个int的插入 + sort():
real 0m0.581s
user 0m0.436s
sys 0m0.016s
改成堆排sort_heap():
real 0m0.628s
user 0m0.492s
sys 0m0.016s
差别已经很明显了。
-----
然后再看看内存占用:
map: 19.4MB
vector: 4.1MB
so, hash + map用来构建hash table是我至今为止干过的最挫的事情之一了。——还不如用个vector。
Jun
14
看过《STL之父访谈录》,了解了STL之父对效率的极度迷信,因而我对STL容器的效率也是很迷信的。
但是某一次和feli聊到vector的效率问题,他说,有时候在比赛的时候用vector会TLE,换成自己写的单链表就AC了。
可惜当时是在永和门口争论的,无法验证,后来某天想到这个问题,于是验证之:
1. vector和数组的效率对比:
对一个含有100,000,000个元素的int数组进行循环10遍的写入,测试结果(使用linux下的time命令统计)为:
Array:
real 0m3.801s
user 0m3.136s
sys 0m0.568s
Vector:
real 0m4.210s
user 0m3.548s
sys 0m0.520s
可以看出,vector和Array相比,至少在acm程序中,效率损失几乎是可以忽略的。
还需要声明一点,这里的vector是在运行时动态申请的空间,而array则是预分配的。
测试程序后附。
2. 单链表的效率和STL的list效率对比:
添加10,000,000个元素,测试结果为:
单链表:
real 0m0.836s
user 0m0.620s
sys 0m0.204s
list<int>:
real 0m1.202s
user 0m1.024s
sys 0m0.168s
可以看出来,完全没必要和vector对比的,接近两个数量级的差距阿。
单链表比STL的list快并不是因为STL效率损失,而是因为STL的list是一个双向链表,可能还有更多的底层细节(具体我就不了解了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所以很显然的,vector比手写的单链表快。快很多。非常多。至于原因,我觉得主要有2:
1。链表是基于指针访问的,不仅需要更多的访存,而且cache命中率会比较低。
而vector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,在连续访问的情况下,命中率会高很多。
2。链表的内存是动态申请的,每一次都使用new/malloc从系统维护的堆中进行申请,效率很低。
当然,STL的list使用了优秀的allocator,但是效率仍然和vector无法比拟,所以说明第一条才是关键。
结论:在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可以迷信STL之父对效率的迷信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下附测试代码:
但是某一次和feli聊到vector的效率问题,他说,有时候在比赛的时候用vector会TLE,换成自己写的单链表就AC了。
可惜当时是在永和门口争论的,无法验证,后来某天想到这个问题,于是验证之:
1. vector和数组的效率对比:
对一个含有100,000,000个元素的int数组进行循环10遍的写入,测试结果(使用linux下的time命令统计)为:
Array:
real 0m3.801s
user 0m3.136s
sys 0m0.568s
Vector:
real 0m4.210s
user 0m3.548s
sys 0m0.520s
可以看出,vector和Array相比,至少在acm程序中,效率损失几乎是可以忽略的。
还需要声明一点,这里的vector是在运行时动态申请的空间,而array则是预分配的。
测试程序后附。
2. 单链表的效率和STL的list效率对比:
添加10,000,000个元素,测试结果为:
单链表:
real 0m0.836s
user 0m0.620s
sys 0m0.204s
list<int>:
real 0m1.202s
user 0m1.024s
sys 0m0.168s
可以看出来,完全没必要和vector对比的,接近两个数量级的差距阿。
单链表比STL的list快并不是因为STL效率损失,而是因为STL的list是一个双向链表,可能还有更多的底层细节(具体我就不了解了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所以很显然的,vector比手写的单链表快。快很多。非常多。至于原因,我觉得主要有2:
1。链表是基于指针访问的,不仅需要更多的访存,而且cache命中率会比较低。
而vector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,在连续访问的情况下,命中率会高很多。
2。链表的内存是动态申请的,每一次都使用new/malloc从系统维护的堆中进行申请,效率很低。
当然,STL的list使用了优秀的allocator,但是效率仍然和vector无法比拟,所以说明第一条才是关键。
结论:在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可以迷信STL之父对效率的迷信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下附测试代码:
Jun
13
花了一点时间测试使用semaphore和pthread_mutex这两个东西,很赞。
#include<semaphore.h>
sem_init()
sem_wait()
sem_post()
#include<pthread.h>
pthread_mutex_init()
pthread_mutex_lock()
pthread_mutex_unlock()
@ 2009-06-14 0:00 p.s.
居然还有 pthread_spinlock_t .... Orz了。
pthread_spin_init()
pthread_spin_lock()
pthread_spin_unlock()
#include<semaphore.h>
sem_init()
sem_wait()
sem_post()
#include<pthread.h>
pthread_mutex_init()
pthread_mutex_lock()
pthread_mutex_unlock()
@ 2009-06-14 0:00 p.s.
居然还有 pthread_spinlock_t .... Orz了。
pthread_spin_init()
pthread_spin_lock()
pthread_spin_unlock()
Jun
1
1。
很happy,哈哈。
刚刚看 /usr/include/c++/4.3/bits/stl_stack.h
发现原来stack和queue使用的底层容器默认是deque,名字是c, 而且是protected
@ 2009-06-29 p.s.
其实这是件很挫的事情,STL容器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,继承自他们的子类的析构函数不会被调用,有可能导致内存泄露。
2。
看侯捷大神的《STL源码剖析》以及GCC的STL源码后凑出来的这一段代码。调用 printBufSize() 后输出应该是512。
这个要追溯到一周前和sandy的一个小争论。
记得以前看到过deque的底层实现是分多段连续空间的,以达到高效的首尾增删以及可以接受的随机访问效率
输出的这个512就是SGI STL的默认分段大小。
但是sandy却说,所谓的“分段连续”实际上是分成两段 (听起来就觉得不太对头 -__- )
于是今天特地翻出这本书膜拜一下。当然,不排除其他STL实现使用分两段的可能性,但是这个效率恐怕就不太对劲了。
class mystack: public stack<int>{
public:
int & operator[](unsigned int i){
return c[i];
}
};
public:
int & operator[](unsigned int i){
return c[i];
}
};
很happy,哈哈。
刚刚看 /usr/include/c++/4.3/bits/stl_stack.h
发现原来stack和queue使用的底层容器默认是deque,名字是c, 而且是protected
@ 2009-06-29 p.s.
其实这是件很挫的事情,STL容器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,继承自他们的子类的析构函数不会被调用,有可能导致内存泄露。
2。
class t: public deque<char>{
public:
void printBufSize(){
std::cout << __deque_buf_size(sizeof(char)) << endl;
}
};
public:
void printBufSize(){
std::cout << __deque_buf_size(sizeof(char)) << endl;
}
};
看侯捷大神的《STL源码剖析》以及GCC的STL源码后凑出来的这一段代码。调用 printBufSize() 后输出应该是512。
这个要追溯到一周前和sandy的一个小争论。
记得以前看到过deque的底层实现是分多段连续空间的,以达到高效的首尾增删以及可以接受的随机访问效率
输出的这个512就是SGI STL的默认分段大小。
但是sandy却说,所谓的“分段连续”实际上是分成两段 (听起来就觉得不太对头 -__- )
于是今天特地翻出这本书膜拜一下。当然,不排除其他STL实现使用分两段的可能性,但是这个效率恐怕就不太对劲了。
May
31
东华比赛总结 By Felix021 @ 70km??
首先批一下主办方。。。整个比赛过程都好挫,包括比赛的衣服、证书、没有队牌、不发餐券、让参赛选手站在赛场外面等、打印很麻烦、工作人员不太负责、发的点心是很挫的饼干而且还是比赛快结束了才发下来(以及水)、比赛结束后就散了,证书也不知道怎么着、题目非常囧。。。。。。(400米的报名费阿,相当相当地不值得)
然后批一下自己吧。。。整个比赛过程也好挫,纠结在一道最后才有一只队伍出的数学题目上,WA了5次最后还是没过。。。严重失误,嗯。
正式过程是这样的,首先是练习赛,A+B不说了,接下来一道很麻烦的模拟题,写了100多行的代码调了半天还没调对头就结束了- -|| 不过新版本的PC^2做的很不错阿,可以直接compile & run & test,题目也直接显示在侧边,用起来很方便。
12点开始正式比赛,10道题目,我看ABCD,jieyu看EFG,yihong看HIJ。A题是求生成树的数量,yihong和jieyu都看过那篇论文,但是忘了具体怎么做。B是一个SB题,看到有队伍AC了,马上写,提交,AC。C题是一个计算几何,给出一个圆的半径和三角形的三条边,求二者可能交叉的最大面积,这题只有6提交,0AC。D题是一个概率论的题目,数学盲飘过。。E题也很囧,给你一个n,要求用加减乘除最后能组合出多少种不同的算式,0提交。F题就是我们一直纠结的那道数学题了,因式分解(x^n-1),我和yihong想得非常深了,已经几乎完全确定没有问题了,但是最后还是WA了,非常无语。G题是一个简单的模拟,暴力一下就行了,jieyu写的,WA了一次很郁闷,我看了下他的代码,发现是边界条件写错了,改了两个地方,AC。H题比较像是线段树的题目,但是在具体实现上感觉又很困难,我写了一点写不下去了(其实根本就不该写,另一个失误),最后的rank显示这题是84提交0AC。I题是另一个数学题,要求[a,b]之间所有数字化成最小底数后的幂的和,数据量太大,没有想法。最后J题,算是计算几何吧:求钟表指针的重心从time1到time2经过的路程;这描述一看就觉得太TM复杂了,这是怎样一个弧线,算个毛阿。于是就一直没去想,但是3个小时左右的时候收到一个说明,每一秒内的运动按直线算----其实这样的话这提就比较简单了,最后AC率超过50%,不过当时一直在想F,所以没有去看那题,又一个大失误。
于是最后只出2题,Rank35,按照10%,20%,30%的比例,108支队伍,我们应该就是铜牌开始的那几个了,sigh。
总的来说这次比赛结果不太好,有两个原因:
1。偏题:题目都靠近计算几何、数学题,看不到经典的DP和图论,于是我们三个都挂了。
2。决策失误,以上详细说明了,很遗憾,否则我们至少应该能出3题。
首先批一下主办方。。。整个比赛过程都好挫,包括比赛的衣服、证书、没有队牌、不发餐券、让参赛选手站在赛场外面等、打印很麻烦、工作人员不太负责、发的点心是很挫的饼干而且还是比赛快结束了才发下来(以及水)、比赛结束后就散了,证书也不知道怎么着、题目非常囧。。。。。。(400米的报名费阿,相当相当地不值得)
然后批一下自己吧。。。整个比赛过程也好挫,纠结在一道最后才有一只队伍出的数学题目上,WA了5次最后还是没过。。。严重失误,嗯。
正式过程是这样的,首先是练习赛,A+B不说了,接下来一道很麻烦的模拟题,写了100多行的代码调了半天还没调对头就结束了- -|| 不过新版本的PC^2做的很不错阿,可以直接compile & run & test,题目也直接显示在侧边,用起来很方便。
12点开始正式比赛,10道题目,我看ABCD,jieyu看EFG,yihong看HIJ。A题是求生成树的数量,yihong和jieyu都看过那篇论文,但是忘了具体怎么做。B是一个SB题,看到有队伍AC了,马上写,提交,AC。C题是一个计算几何,给出一个圆的半径和三角形的三条边,求二者可能交叉的最大面积,这题只有6提交,0AC。D题是一个概率论的题目,数学盲飘过。。E题也很囧,给你一个n,要求用加减乘除最后能组合出多少种不同的算式,0提交。F题就是我们一直纠结的那道数学题了,因式分解(x^n-1),我和yihong想得非常深了,已经几乎完全确定没有问题了,但是最后还是WA了,非常无语。G题是一个简单的模拟,暴力一下就行了,jieyu写的,WA了一次很郁闷,我看了下他的代码,发现是边界条件写错了,改了两个地方,AC。H题比较像是线段树的题目,但是在具体实现上感觉又很困难,我写了一点写不下去了(其实根本就不该写,另一个失误),最后的rank显示这题是84提交0AC。I题是另一个数学题,要求[a,b]之间所有数字化成最小底数后的幂的和,数据量太大,没有想法。最后J题,算是计算几何吧:求钟表指针的重心从time1到time2经过的路程;这描述一看就觉得太TM复杂了,这是怎样一个弧线,算个毛阿。于是就一直没去想,但是3个小时左右的时候收到一个说明,每一秒内的运动按直线算----其实这样的话这提就比较简单了,最后AC率超过50%,不过当时一直在想F,所以没有去看那题,又一个大失误。
于是最后只出2题,Rank35,按照10%,20%,30%的比例,108支队伍,我们应该就是铜牌开始的那几个了,sigh。
总的来说这次比赛结果不太好,有两个原因:
1。偏题:题目都靠近计算几何、数学题,看不到经典的DP和图论,于是我们三个都挂了。
2。决策失误,以上详细说明了,很遗憾,否则我们至少应该能出3题。